近年来,随着人工智能、大模型、具身智能等技术的突破,人形机器人逐渐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焦点。作为中国科技领域的领军企业,华为的一举一动备受关注——今年2月,华为提交的“MATEROBOT”商标申请引发行业震动,其布局人形机器人的野心浮出水面。然而,深入分析华为的研发路径、战略定位与合作伙伴生态后可以发现,华为的“入局”并非亲自下场造机器人,而是以技术赋能者的角色,构建一个覆盖全产业链的智能生态。
从实验室到生态:华为的机器人研发路径
华为对人形机器人的探索并非心血来潮。早在2009年,华为2012实验室与中央研究院便已启动工业机器人及控制系统的研发,积累了视觉识别、运动控制等核心技术。2020年后,华为开始尝试将工业机器人技术转向通用型人形机器人领域,三年内迭代了三代原型机。然而,华为最终选择将视觉技术团队划归至车BU部门,同时将机器人硬件研发任务转移至子公司极目科技,自身则聚焦于“机器大脑”的构建。
这一战略调整的背后,是华为对自身优势的清醒认知。人形机器人涉及伺服电机、减速器、传感器等复杂硬件,重资产投入风险高、周期长。相比之下,华为在算力、大模型、操作系统(鸿蒙)等领域的技术积淀更符合其“轻资产、强生态”的商业模式。正如华为内部会议所强调:“未来3~5年,华为的核心是赋能机器人行业,而非直接下场制造硬件。”
极目科技:华为机器人硬件的“孵化器”
尽管华为选择以生态赋能为主,但其并未完全放弃硬件布局。2023年成立的极目科技,承担了华为人形机器人硬件研发与产业链整合的重任。极目科技位于东莞塘厦镇,总投资72亿元,规划建筑面积204万平方米,目标直指“卡脖子”零部件的研发与生产。2024年11月,极目接手华为内部机器人硬件业务,并吸纳数百名原华为研发人员,由资深技术专家李建国主导,以避免盲目扩张对生态平衡的冲击。
极目的定位清晰:一是通过联合央企、国企孵化关键零部件技术;二是为合作伙伴提供硬件方案设计、降本咨询等服务。例如,在华为与赛力斯的合作中,极目负责对接供应链,评估伺服电机、减速器等核心部件的成本控制方案。根据华为内部测算,人形机器人硬件成本中,伺服电机与驱动占比25%,传感器与芯片占25%,减速器占20%,电池占18%。若初期量产2000套,成本仍高达40万~60万元,远超20万元的家用市场门槛。因此,华为明确将工业场景作为初期落地重点,逐步向医疗、教育等民用领域延伸。
生态赋能:做机器人界的“英伟达”
华为对人形机器人的野心,本质是一场“大脑革命”。此前在华为中国合作伙伴大会上,公司释放明确信号:将依托盘古大模型、鸿蒙系统及云计算能力,打造全球具身智能产业的“创新中心”。这一战略与英伟达在AI算力领域的定位异曲同工——通过提供底层技术平台,吸引硬件厂商接入生态,共同做大市场蛋糕。
技术底座:从“大脑”到“小脑”的全栈能力
华为的差异化优势在于打通机器人从决策到执行的全链路。与阿里、百度等企业聚焦认知推理类大模型不同,华为更注重运动控制、实时交互等“小脑”能力的开发。例如,通过鸿蒙系统连接机器人的微控芯片,实现手臂动作的精准调度;借助盘古大模型优化传感器数据与运动指令的匹配效率。这种从“大脑”到“小脑”(控制)再到“肢体”(执行)的全栈技术,能够形成更高的行业壁垒。
开放生态:联合车企与硬件供应商
华为对硬件供应链持开放态度,与特斯拉供应商、国产厂商均保持合作。2024年,华为具身智能中心与乐聚机器人、拓斯达、兆威机电等16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,涵盖执行器、传感器、控制系统等关键领域。例如,乐聚机器人基于华为鸿蒙系统开发了国内首款全尺寸人形机器人“夸父”;宁德时代、昊志机电、禾川科技等企业则分别提供电池、减速器、伺服系统等核心部件。这种“联合研发+生态共享”的模式,既能降低华为的投入风险,又能加速技术迭代。
挑战与未来:从工业场景到家庭蓝海
尽管华为的生态战略前景广阔,但人形机器人商业化仍面临多重挑战。成本控制是首要难题,即便联合赛力斯量产2000套,单价仍难低于40万元;技术成熟度方面,通用型机器人需7~10年的数据积累与模型训练;市场需求则需从工业场景向家庭护理、教育等民用领域逐步渗透。
对此,华为制定了明确的阶段性目标:
2025年:实现工业机器人全行业突破,鸿蒙与盘古大模型完成生态适配;
2030年:支持千行百业的系统模型成型;
2035年:推出全场景通用型人形机器人。
这一规划与政策导向高度契合。2023年工信部发布《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》后,北京、上海、深圳等地相继出台扶持政策。高工产业研究院预测,203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380亿元,销量突破27万台。华为若能在“大脑赋能”领域占据先机,有望复制其在5G、智能汽车领域的成功,成为全球机器人生态的核心主导者。
结语:一场静悄悄的革命
华为入局人形机器人,表面看是商标注册、合作签约的技术性动作,实则是一场围绕“生态霸权”的长期布局。通过将自身定位为“技术底座提供者”,华为既规避了重资产风险,又卡位了未来智能终端的核心入口。正如其在智能汽车领域“帮助车企造好车”的逻辑,华为在人形机器人赛道同样选择了一条“慢而深”的路径——用十年时间打磨技术,用生态绑定合作伙伴,最终在通用人工智能时代掌握话语权。这场静悄悄的革命,或许将重新定义全球机器人产业的竞争格局。
声明: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投资有风险,需谨慎。
近年来,随着人工智能、大模型、具身智能等技术的突破,人形机器人逐渐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焦点。作为中国科技领域的领军企业,华为的一举一动备受关注——今年2月,华为提...
盖世汽车讯据彭博社报道,中国科技巨头小米集团在中国香港市场通过扩大股票配售规模,成功募集约55亿美元资金。此次融资正值该公司股价大幅上涨之际,所筹资金将主要用于...
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,人工智能(AI)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我们的世界。它不仅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、生活方式,更在悄然间重构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。本文旨在探讨人...
2025年,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日益增强,除甲醛行业正蓬勃发展,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。众多品牌凭借技术创新和服务质量的不断精进,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,...
在高阶智驾已成“兵家必争之地”的大背景下,自主车企正在全力布局这一蓝海赛道。 公开信息显示,自今年2月以来,吉利、比亚迪、长安等自主车企已陆续对外发布智驾方案...
苏州,2025 年 3 月22日:DeBeers 戴比尔斯EssenceofCreation 高级珠宝展于苏州...
近日,上海市消保委公布了对106短信的调查结果,显示76%的消费者常收到以“106”开头的垃圾短信。这些短信假冒银行、知名商家等名义,设置消费陷阱,诱导消费者点...
农业农村部近日召开远洋渔业企业座谈会,聚焦推进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。会议强调,要稳定和优化支持政策,搭建与金融机构合作平台,严格控制规模,坚持互利共赢的多双边渔业...
2025年3月21日,腾势N9上市,正式拉开了其进军大型旗舰SUV市场的序幕。这场以“科技重构旗舰SUV”为主题的发布会,不仅展示了腾势N9卓越的产品力,更展现...
近期,AI魔改现象在互联网上频发,不少经典影视剧角色、明星、企业家等都成了被篡改和恶搞的对象。一些短视频平台上,哪吒、敖丙等热门角色被AI技术“玩坏”,出现了大...
指尖穿戴甲作为一种时尚配饰,正逐渐成为市场新宠。通过跨境电商平台,这些小巧精美的穿戴甲远销全球,引领着时尚潮流。随着消费者对品质和设计感的追求不断提升,手工穿戴...
鸿蒙智行增程布局更进一步。3月20日,问界M9焕新、问界新M5Ultra上市,两车型均覆盖增程、纯电两种动力版本;同时享界S9増程版同步预售,成为鸿蒙智行首个接...
德国iF设计奖自1953年创立以来,以“独立、严谨、可靠”的评审理念成为全球设计领域的权威认证,与德国红点奖、美国IDEA奖并称“世界三大设计奖”。西顿凭借原创...
你是否会因为一款车不够智能而放弃它?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联分会数据:2月,主流合资品牌零售33万辆,同比下降2%,环比下降33%。与之相对应,2月自主品牌...
近期,币安创始人CZ(赵长鹏)和联合创始人何一在X平台频频为BNBChain(BSC)拉热度,点燃了熊市中的市场热情。CZ在3月18日的帖子中表示,他对BSC未...
时值仲春、阳和初起,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光。为丰富员工业余生活,营造和谐融洽、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,3月23日,阳...
找到黑匣子之后,下一步做什么?邱超奕对于空难调查而言,黑匣子在找到后,才意味着具体工作的开始。那么,它被送往了...
#8203;“上级对我提的要求,就是让寒门子弟接受更好的教育,让普通孩子上好学。”一所城乡接合部的新学校,为招...
新京报讯据中国民用航空局消息,3月21日,东航一架波音737客机在执行昆明--广州航班任务时,于梧州上空失联。...
专业人力资源机构中智公司21日发布的最新调研结果显示,2022年中国就业形势基本稳定,实体产业对人才吸引力增加...